多滋女性网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移动端

RSS
多滋女性网>旅行 > 旅游资讯 >

中国特色“黄金周”遭遇十年之痒

时间:2008-10-06 17:49:48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中国特色的黄金周长假今年步入第10个年头。这一年,长假制度重大改革——取消“五一”长假、形成四个小长假,经历了一轮完整实践。 

    ■尽管多年来黄金周饱受交通不便、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等各种“负效应”影响,但当取消“十一”长假的言论出来之时,人们仍然一片哗然。 

    ■7天连休的黄金周让人难以割舍,理由有很多。甚至有人认为今后即使带薪年假普遍落实,长假也不宜轻易取消,假日经济更不可轻言放弃。

    A 现 状

    十年黄金周国人难割舍

    中国特色的黄金周长假今年步入第10个年头。尽管增加了小长假和带薪休假制度,尽管长假出游有这样那样的“负效应”,国人对黄金周依然爱恨交织、难言割舍。

    黄金周成出行“尖峰时刻”

    尽管饱受非议,7天连休的黄金周让人难以割舍。

    黄岩迪对长假出行又爱又恨。他记得去年“十一”陪父母游北京八达岭长城的情形:台阶上挤满人,一扇狭窄的烽火台小门水泄不通;到处闹哄哄,完全无心欣赏长城内外的风景。尽管如此,他仍然难舍黄金周:“父母年纪大了,自己也就是长假期间有机会带他们到处看看。”

    东南大学旅游系主任周武忠教授分析,“十一”期间气候宜人,适合出行,加上今年3天连休的小长假制约了探亲和旅游,这个黄金周成为出行的“尖峰时刻”。

    “百度”近期网民意愿调查显示,超过80%的网友认为“十一”是探亲旅游的难得机会,反对取消黄金周;“腾讯网”调查显示,89.1%的网友反对或不赞成取消“十一”黄金周,不足8%的网友赞同取消。

    小长假仍有“挤压”效应

    从今年开始,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取消“五一”长假,设置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五个小长假,希望能分流出行压力,同时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国人真正体会悠闲之乐。

    小长假促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化、大众化、多元化态势。然而,显现“分流”效应的同时,小长假对黄金周构成一定程度的“挤压”效应,部分长途游需求被迫从“五一”滞后到“十一”。

    全国假日办的信息表明,一些旅游城市和热门景点的接待压力持续增大。10月2日,北京接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逾6成;云南玉龙雪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49%,相当于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127%;陕西华山接待游客相当于核定最大日接待量的194%。

    集中出行导致“一票难求、一床难求”。常年接待北京游的导游李小姐介绍说,每年“十一”黄金周,北京的游客量成倍增长,许多景区人山人海,游客不但难以欣赏风景,反而心情不好。“这期间,车票、机票和住宿、吃饭费用比平时高不少。”

    B争 议

    休假改革引发长假“存废之争”

    正方:出游时间充裕假期只剩一个 反方:弊端重重维持并非长久之计

    从今年开始,中国实施新休假制度,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等小长假。这样,中国每年的黄金周仅剩下国庆和春节两个。 

    尽管多年来黄金周饱受交通不便、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等各种“负效应”影响,但是当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提出“黄金周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条件成熟,‘十一’长假也有取消的必要”的言论时,民众却是一片哗然。

    在“黄金周存废之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因而备受瞩目。河北唐山游客张树增告诉记者,他用“

相关阅读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热点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