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滋女性网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移动端

RSS
多滋女性网>旅行 > 文化风情 >

西藏当代美术的风格探讨

时间:2008-10-28 02:57:29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画,独特的造型和材料产生了神奇的视觉效果。画家曾这样谈及他的画:“笔者在西藏生活、工作近30年,在学习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壁画中,清楚地看到,那些用岩彩绘制的壁画,经上千年的岁月剥蚀,仍然辉煌如初,这种取自大自然的矿物颜料,已被证明是一种极有表现力与保存价值的色彩。因此,在很早以前,就尝试着用取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矿物颜料作画。近些年,又得到国内一些岩彩画名家和日本画家的指点与教诲,系统地学习了岩彩的制造技术,发色原理、表现语言和岩彩的作用方法,并用这些新的知识指导实践,创作了一些带有浓厚的西藏壁画遗韵的作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视觉表达语言,达到了一种全新的画境”(李知宝《古老而全新的岩彩画》,2005)。

  二、造型程式方面

  在造型程式上,西藏当代美术借鉴了很多传统唐卡或寺院壁画的造型程式和语言符号。比如一些作品把不同时期或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描绘在同一画面中(如画家诸有涛的《雅吉节》、叶星生的《藏历年》等),这是传统壁画最常用的造型程式,这种造型程式能够在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姊妹篇。又如一些作品在构图上经常有意无意地使用传统唐卡的范式(如强桑的《欣欣向荣》、丹巴绕旦的《地球》、边巴旺堆的《时空》等),但表现的内容却是当代的。虽然借鉴了传统美术的部分形式,但美术家们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限制,而是极力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嫁接点,避免了旧瓶装新酒的尴尬。

  在造型过程中,西藏的画家们喜欢借用传统美术的典型符号,为画面置入一种文化符号或者以某种符号作为个人的画面标识。例如,“佛”的手势和头像经常出现在画面中,作品如画家韩书力的《祝愿吉祥》、《不染》、次旦久美的《无雨的夜》等;“云”的运用也是西藏画家们的特色,作品如韩书力的《喜玛拉雅》、巴玛扎西的《彩云图》、嘎德的《香巴拉》等;画家格桑次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表识个人身份的牦牛角符号,画家刘万年则更早地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大量的当代美术创作表明,西藏当代美术家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喜爱和运用,已经形成了群体的可识别性特征。

  由于现代绘画善于表现世俗的普通人的生活,善于传达个人的思考,所以西藏的画家们极力地突破传统宗教绘画氛围的壁垒,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出现了不少“前无古人”的力作。很多画家都是在发掘西藏传统文化遗存的创作中,传达自己的艺术感悟,有些画家则在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藏传统美术的糅合中进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韩氏黑画”自不用说,画家阿旺晋美的作品《骏马在走,铁马又来了》反映的是新一代牧民生活的变迁,画面形式以一种现代绘画理念营构,在大块面的原色块上,以藏文字图样为背景,画面用藏式建筑开窗式手法营建了两幅有传统水墨意味的藏族人物画,骑摩托持相机的现代藏人与马背上的牧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背景画面有五种单色交替组合而成,这五种颜色(黄绿红白蓝)是苯教认为的色法之源,背景中的“六字真言”是为了表现藏传佛教的信仰。画家说“我认为用这种特殊的象征物作为西藏的符号、西藏传统文化的符号、西藏人传统意识的符号是再恰当不过了”。

  三、创作理念方面

  在创作理念上,现代性的观念、现代主义的观念甚至后现代的观念,在西藏的画家中可以说并不陌生,西藏美术家们已经摆脱了前人的狭隘思维,步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传统绘画追求严谨的法度,而当代西藏美术则追求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当然,不少画家在追求形式效果的同时,也成功地把个人对社会的看法写进了作品里。例如画家次旺扎西的《无题1号·2003》,“从题材的精神内涵到表现手法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具有一种强烈的都市生活和现代工业经济社会的特征,向人们展示了新西藏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作者关注时

相关阅读

热门频道

精彩推荐

热点排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