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是西非的“母亲河”,它孕育了西部非洲古老的文明。过去,尼日尔河沿岸盛产金子,因而它又被称为“金河”。然而,由于这一地区的沙漠化、干旱和常年饥馑,加之河流经常无规则改道,致使沿岸许多居民长期过着迁徙的生活。但是这一带依然保留下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尼日尔河三角洲人口约有100余万,部族有班巴拉、马尔卡、博佐、苏尔科、颇尔和图阿雷格等,他们语言不同,服装各异,肤色差别也很大,连从事的职业也不一样:颇尔和图阿雷格人是牧民;博佐和苏尔科族人是渔民;班巴拉和马尔卡人则是农民。每当赶集的日子,各部族的人都汇集在一起——不同的民族风俗大荟萃,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
除了各部族的人在这一带和平相处之外,独特的建筑艺术则是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又一个特点。这种经过改进的苏丹建筑风格14世纪初开始在这一地区出现。1342年,当时的马里国王康康·穆萨到麦加朝圣,返回途中从开罗带回一个名叫萨赫利的安达卢西亚建筑师,他赋予了风格原始、直观的苏丹建筑以新的形式。据说国王穆萨挥金如土,而当年的豪奢在今天的建筑遗迹中仍依稀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