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滋女性网手机版微信公众号移动端

RSS
多滋女性网>旅行 > 文化风情 >

即使朝鲜,也有种变化叫势不可挡

时间:2008-10-28 02:56:52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朝鲜,现存最后一个完全铁幕下的国家,那里所有人看起来都试图告诉你他们有多幸福,有多满足,与之相悖的就全是禁忌,我说不清他们是企图遮羞还是过分自尊,或者是不愿表露内心某种行将喷勃而出的渴望。

一次在其他游客购物的时候,我溜到大街上去看下班的人群,当我准备混在人群里进入地下通道的时候,一个女导游不知从哪里蹦出来活生生把我揪了回去,从此再没离开我半步。在我又一次试图逃离她视线未果后,她终于愤懑地抗议道,“你到底想看什么啊!”。从此我放弃了抗争,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到底想看什么,怎么解释一个旅行者的天性,怎么让她明白其实我只是想和普通的路人凑巧撞下肩膀再相视一笑而过的愿望。当交流成为一种灌输,沟通成为某种恐惧,我只能无奈地保持距离,暗恋那样假装满不在意的同时,伸长脖子瞪圆了眼睛去发现点点滴滴与传说和臆想中不同的事物。

很多很多的潜移默化,恐怕很多朝鲜人自己都还没意识到,但却实实在在地正在发生着。中国人是过来人,我们知道那究竟意味着什么。

最令人欣喜的变化

和传说中相比最令人欣喜的变化是,今年2000多万朝鲜人民应该至少不至于闹饥荒了。我们所看见的乡村地头都是收获在望的情景,庄稼即便不如国内那样粗壮饱满,但总算没见到落荒的田地,一些农家的院子里还种着蔬菜养着家禽。看村民的情绪似乎也是不错,尽管仍然辛劳,尽管仍能看出赤贫的影子,但活下去这个生物层的需求,看来能够被满足。

我们几天来的每日三餐也挺能说明问题,简单形容就是“管够、有肉、不加菜”。无论在哪里吃,粥、饭、馒头这样的主食绝对管够,吃完桌上的招呼一下就能再来一份甚至更多。每顿饭都至少有一个通常是两个荤菜,数量不是很多,吃起来也总是干巴巴没有油水,可以想象肉食在普通朝鲜人家里仍然是奢侈品。更奢侈的是吃蔬菜,4天时间只有第一顿晚餐有一盘切成块的黄瓜,此后所谓蔬菜就全都是泡菜了,就算要求多加份泡菜也经常被拒绝,水果更是稀缺到不见。可以想象,整个国家的耕地差不多都拿去种粮食了,毕竟“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其他事情可以等长了结石后再去考虑也不迟。

最有现实意义的变化

商业层面的变化绝对最有现实意义,尽管我们匆匆打眼也就那么一看,别说,还真看到不少。

城市边缘开始有了摆摊儿的。下面的照片也是在新义州到平壤的火车上拍的,在某个城乡结合部的路上人来人往,其中几个人显然是面冲人流坐在了地上,面前摆着篮子、筐还有盒子,只要不是贪得无厌的乞丐就一定是摆摊的商贩。右边戴白帽子的似乎在和个回头观望的男人讲着价钱,一笔不知是否被保护的交易在进行中。

(公路边开始有了摊贩)

平壤市内的商店尽管还都是国营的,但已经有了几条商户集中的街道,其中一条据导游讲当地人称“香港街”。高等艺术学院附近的路边小区旁有了一排简易房,是平壤第一条小吃街,尽管没机会下车品尝,但窗沿上的招贴画和隐约可见的厨师和香蕉、煎饼,络绎不绝的顾客都让我确认这不是装样子给人看的。火车站旁的荣光大街是饭店最为集中的地方,所有饭店临街的窗户下半段都是毛玻璃,但到傍晚仍能看见里边没有餐布的木桌旁围满了食客,闹哄哄烟雾缭绕的样子告诉我们,平壤市民已经开始有了私人社交的夜生活。


(平壤的小吃街)

平壤街头的冷饮摊是这个城市的一景,蓝底白盖的摊棚到处都可以看到,里边通常摆着冰柜、雪糕箱和冰激凌机。一次找到机会冲过去买东西,语言不通加上紧张的关系,指手划脚半天干脆丢下20块人民币买了两个PET瓶的饮料,一瓶类可乐一瓶类芬达,味道嘛模仿得还真挺像。

有关商业的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平壤街头出现了广告牌,火车站前和进城的两条公路旁,那些以前为太阳万岁和打倒美帝预留的位置上,树立起了朝鲜国产汽车的广告。要知道即便是80年代

相关阅读

热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