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到“绿”
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皇城村地处偏僻,远离城市,地少人多,共有235户753口人,人均耕地二分多。在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他们开拓进取,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将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6亿元,人均年纯收入1.2万元的全国闻名的富裕村。皇城村的发展和成功转型应得益于他们的多次创业和打文化品牌。
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煤炭产业,这是皇城村的第一次创业。利用自身具备的资源优势,皇城村建起3座煤矿,形成百万吨的年生产能力,使煤炭产业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富裕了村民,使皇城村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皇城村人很快意识到了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为了皇城村经济的未来,皇城村人果断的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一座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国最大的官宦巨宅——皇城相府,成为了皇城村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成功打响这张绿色文化牌,保护和开发皇城相府文物旅游资源,成为皇城村要打造一个永久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皇城旅游的游人,最少可为全市的第三产业增加1亿元收入,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目前,仅周边村在皇城相府集团就业的农民就达3700余人。
如今的皇城村村民都住进新颖别致的花园式别墅;所有道路和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美化和亮化;村中建有经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三星级宾馆,篮球场、运动场、露天舞场、休闲广场、农民公园、图书阅览室、青老年活动中心分布村中。这里的村民享受着和城里人基本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建筑,过着和城里人基本一样的精彩生活和文明。
相关链接:皇城相府景区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距阳城县东北约20公里,是清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为国家AAAA级景区。
陈廷敬(1638-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致仕时,康熙帝在花甲之年,为他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示为其功德的褒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为御赐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之句。以示辞别,然后遣官护丧归葬故里。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延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整个皇城包括内城“斗筑居”和外城“中道庄”,从整体平面来看,似一头北尾南的神龟,轮廓鲜明,因而又有“龟城”之说。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依山就势,东高西低,巍峨壮观。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到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维神是借。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