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
庙海子与“沙漠故宫”
庙海子蒙语称为苏敏吉林,意思是“有庙的海子”。海子边有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55年。
这座白墙金顶汉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庄严肃穆,幽静典雅,被称为“沙漠故宫”,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亦是牧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寺外还有一座白塔,在黄沙蓝水间显得格外抢眼。传说寺庙是汇集了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做基石和栋梁而建成,是沙漠中唯一从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庙。夕阳映红了沙山,连同湖岸婆娑的柳树与古庙一起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
庙海子边有十几户牧民,以前靠放牧为生,湖里的卤虫亦是牧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据说卤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鱼、虾类幼体的最佳饲料,牧民称之为盐虫子,虫体通红形如虾。
每当秋季,牧民捞起卤虫晒干,一公斤可卖200多元。近几年为保护沙漠生态限制放牧,年轻人多数出外谋生去了,年长者留守居住,政府补贴建房,在旅游季节接待游客食宿。现在,旅游收入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庙海子是个神奇的湖。湖周围是沙山,这里一年的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水含盐量高,但却不曾枯竭,也不曾被风沙掩埋。湖中有淡水泉眼,还有一眼听经泉———每当寺庙颂经,泉水就会汩汩流出,颂经声一停,泉水也戛然而止。
这里的地下水丰沛,只需挖几米深,就有淡水了。这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神奇之处。据最新研究推测,沙漠之下可能隐藏河网,水源来自500公里外的祁连山,或者是更遥远的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渗入地下流入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