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一条美丽的七塘公路

10-06

 

    七塘——澄清塘。东至新浦镇下杨浦村,经新闸(过塘行)沿七塘公路向西延伸,经东三,东二,东一车站,庵东镇北,西二,西三车站,至泥墩潭村入余姚曹娥乡境。清光绪18年至23年(1892——1897)筑新浦镇下洋浦至新闸段,民国6年筑西部义四乡段头湾以西段。35年,余姚县政府与余姚盐场公署商定,兴筑崇寿相公殿至段头湾段(此段民国26年计划兴筑,后因日寇入侵而止),36年竣工,计长15.3公里,贯通七塘全线。因该塘筑成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称胜利塘。1949年7月遭大风潮侵袭,多处冲垮。1950年春,政府发动沿海群众,以工代赈,全线加固,故西部群众又称之为解放塘。

    早在大古塘建成以前,从鸣鹤等地出土的堤坝遗迹,和慈溪现境近山地区大批带有“埭”、“塘”、“堰”字的地名中,就可想见当年的围垦活动。而大规模的筑塘围涂,则始于修建大古塘,它始建于宋庆历七年(1047年)冬,元庆元二年(1196年)维修增高,其后建而毁、毁而建,大德年间的一次坍涂浩劫,海岸内移达9公里,大古塘几乎全毁!至正元年(1341)易为石堤并延长,才“底定基础”。其后,随海岸北移,人们一塘又一塘地步步围堵:1388年,建捍海塘;1403年,筑新塘,后又有界塘;1471年,筑潮塘,后又筑二新潮塘;1488年,筑周塘;1724年,筑柳榆塘;1734年,筑利济塘;1796年,筑晏清塘;1815年,筑永清塘;1892年筑澄清塘;1958年,筑解放塘;1960年后,筑九塘;1980年后,筑标准塘……在近千年中,从建大古塘到建临海标准塘,共筑海堤10至11条,总长度达520余公里,围成的土地合计超过630余平方公里。后又经艰辛劳作,改造成耕地或成为村落、城镇。正如陈桥驿先生所说:“今慈溪市的主要境域,就是成陆围涂的结果。成陆靠天工而围涂靠人力。今慈溪市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就是北宋以后历代以来这种天工人力配合的结果。”

    如此浩大的工程,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又千百年延续不断,给三北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杭州湾南侧的姚江平原成陆较晚。20世纪70年代在河姆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6000年,就同时发现的古生物而论,当时这一地区仍处于湖泽分布的水乡泽国环境。说明成陆不久,地势低洼,距海甚近。故春秋战国时代遗址多分布在平原和山麓交接地带。平原的北部成陆更晚。今临山―浒山(慈溪县)―上林湖―线北侧的古海塘 (大古塘), 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其北的慈溪平原都是以后形成的。12世纪以后海岸向外推进很多,涨到大古塘(又称后海塘)以北。13世纪发生内坍。至14世纪坍至蟹浦、观城、浒山(慈溪)、临山、麦盖山北麓,直到松夏镇(崧城)一线,即大古塘所在。向北呈弓形突出。以后不断向外扩展,修筑了一系列土塘(从后塘至七塘)。从中也可看出海岸线发展的大致趋势。从后海塘至今海岸约15公里,为近600多年所涨出的土地。第四塘筑于明成化年间,即15世纪中后期,从四塘至海边为 8公里。可见16~18世纪外涨较缓慢。19世纪又开始内坍。20世纪开始基本稳定。近几十年逐渐外涨约 6公里。50年代以来修筑了八塘、九塘。

编辑精选

关注多姿时尚
微信搜索:多姿时尚
扫描二维码